"

生活 ‧ 不是喜就是憂

人的生活,不是喜就是憂 ─ 「得則喜,失則憂」。然而,得,不一定就是喜;失,不一定就是憂。甚至,喜不一定就是好,憂不一定就是壞。例如:去年接來一張生意訂單,看似有所得,但到出貨時客戶受金融海嘯影響,取消訂單,最後原來是失。現代人所謂「憂患意識」,一時的艱苦,卻能帶來永遠的平安,是以「喜」不一定就是好,「憂」不一定就是壞。

所謂歡喜,要與人共享共有;所謂歡喜,要能不妒人有;能夠享有無私無我的歡喜,這才是有價值的歡喜。所謂憂悲,是關懷別人,開心,是人人所追求的。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,不是金錢,也不是名位,而是開心。一個人如果有了財勢名位,可是生活過得不開心,人生也沒有什麼意義。因此有人以「安貧樂道」為歡喜,有人以「無事自在」為歡喜,有人以「平安是福」為歡喜,有人以「知足常樂」為歡喜。

憂悲煩惱也不一定不好,佛法未興,眾生未度,怎能不叫人憂煩?國事紛擾,人心不淨,才是真正的憂煩!憂煩自己德性不夠精進,憂煩自己能力不見增長;憂煩自己待人情意不夠真實,憂煩自己對人服務不夠貼切。因此,憂煩其實也是仁者之心;能夠「憂道不憂貧」,就是仁人之心的體現!

人,固然不可以把歡喜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,更不應只為自己一人一事而歡喜,也應該以一家人的溫飽、平安、和諧而歡喜、互助、友愛而歡喜。總之,要以他人的歡喜為歡喜!

「開心」讓這個世界充滿了色彩,「開心」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希望;沒有開心只有憂悲,這是不懂生活;有開心也有憂悲,此乃人之常情;能夠「無憂無喜」,則是更高的修養,也是最有智慧的處世之道。